医院作为救死扶伤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服务体系的主体,提供公平、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是其根本目标。在这一点上,它和营利性企业有本质不同。新医改明确提出,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由此明确了医院改革的方向,即回归公益性。
这是医院改革的顶层设计。因此,在改革医院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监管机制等方面,都需要服务于医院的根本目标。尤其是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上,需要改变当前以营利性为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凸显医院公益性属性。
结论与建议
改革开放以来,医院走向市场化,公益性逐渐缺失,内部运行和管理也基本遵循营利性企业模式,内部控制作为经营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导向也发生了偏差。在医院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构建以基本医疗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以公益性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框架体系,能够扭转医院的逐利性倾向,有利于医院改革的需要。
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涵盖医疗、教学、科研、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既包括体系建设,也涉及业务层面的具体设计。本文认为,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关键在于确定内部控制目标和内部控制要素,而内部控制目标的确定又以促进医院经营目标的实现为前提,控制要素的确定要考虑医院的性质和特点。
医院经营的根本目标是提供公平、可及的基本医疗服务,其主要特点是公益性。在这个前提下,本文将医院内部控制的目标界定为医疗服务的质量安全和效率、资产保值增效和有效利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医德医风的良好建立等4个方面,控制要素的定位和内涵也有别于一般经营性企业,体现了基本医疗服务行业的属性和特点。
由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同时也取决于控制主体的实施以及控制客体的界定,因此,本文对医院内部控制的主体和客体进行了分析和考察,从而构建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
医院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是一个过程,在理论研究和实践运行中将不断得到完善。本文重点在于构建医院内部控制的框架体系,在控制对象的实践操作方面没有做深入研究,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也没有找到较为成熟的方法,这是本文需要进一步探讨的地方。
医院改革为医院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有未有的机遇,尽管其经营目标不是追求利润大化,但市场给医院带来的压力扩大了医院的风险敞口。在这种情况下,风险管理日益被业界所重视,构建以全面风险管理为核心的医院内部控制体系将逐渐成为医院内部控制的研究方向,这对于提升医院风险防范能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效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