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在生物医学模式的影响下,医学研究者单纯的把人作为生物体,试图通过大量的临床试验去探索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使得医疗服务机构逐渐形成了“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虽然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进步,但是单纯的从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来评价其健康与否,往往忽视了病人的心理和社会方面的需求。医务人员在提供医疗服务的过程中,只关注患者症状和体征的变化,忽视患者的心理需求,导致了医患之间关系紧张,患者遵医性降低。医务人员只关注患者病理生理的变化,而忽视了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家庭和社会支持网络等社会因素对其健康的影响。
医院“以疾病为中心’,的服务宗旨,逐渐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要求。
由于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受教育程度的不断提高,老百姓越来越重视自己的健康,越来越关注医疗消费品质,加之在新的医疗改革体制下,医疗服务市场的竞争口趋激烈,所以不管是国家还是老百姓对各级各类医疗服务机构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医院应积极开展人性化的服务,医院应该转变“以疾病为中心”的思想,做到既要重视疾病,更要关爱病人。患者作为医疗服务的服务对象,由于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等方面的不同,在接受服务时,对医疗服务有着不同的要求和期盼,在为患者治疗过程中应该时刻做到“以病人为中心”,关注患者的身体健康、情感需要、人格尊严和个人隐私等。医院基于“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提供的人性化服务,其精髓就是为患者提供所需的一切合理服务,满足患者所有合理需求,包括生活需求、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安全需求等多方面需求,尊重患者、关怀患者,给患者提供全面的人文关怀。
因此,为了提高患者满意度,满足患者的各方面需求,医疗服务机构要有的放矢的加强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一线的医护人员应该积极开展全面告知制度,在治疗方法、治疗手段、未来预期、并发症、副作用等方面充分尽到告知义务。同时,让患者参与到治疗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在治疗方案的选择方面,应该充分尊重患者的意见[[23]。在患者住院期间,应主动与患者建立畅通的通过渠道,增进彼此的信任,让患者拥有足够的安全感,提高患者的遵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