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2000-2013年所有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检索,所有检索策略通过多次预检索后确定,检索式根据具体数据库进行调整,涉及的数据库有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国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Medline、EMBASE。检索词为“”“”“NingmitaiCapsule”“antibiotics”,为了提高查全率,还另外检索了“*霉素”“*沙星”等关键词。
1.2文献筛选标准
1.2.1纳入标准①试验设计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RCT),无论是否进行分配隐藏和盲法;②研究对象为临床诊断的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考虑到不同的临床分类,故将非淋菌性前列腺炎也算在内);③干预措施为治疗,对照组为治疗;④观察结果包括患者特征,治疗效果与相关指标。
1.2.2排除标准①非RCT;②研究对象包含其他疾病;③非与单用治疗的比较;④未提供具体数据;⑤重复或雷同的文献,包括文题重复,内容重复和同一试验不同时期的报道;⑥联合其他治疗手段。
1.3文献质量评估
按照Cochrane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标准进行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评价。主要评价标准:①试验设计(随机、盲法、分配隐藏情况);②各组间病人基线情况;③是否报道失访和退出。若该研究满足所有的质量评价标准,存在偏倚的可能性很小,为A级;若该研究任何1条或多条评价标准仅为部分满足,存在偏倚的可能性为中度,为B级;若完全不满足其中任何一条标准,则评为C级。
1.4统计分析
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由于本研究所纳入文献就疗效方面多采用诸如“治愈”“起效”“缓解”“无效”此类的等级资料来描述,故采用SAS9.2软件为各研究的等级资料算出各自效应量即优势比(OR)的自然对数logOR及其标准差selogOR[5],然后将logOR和selogOR导入到软件Stata中进行合并,画出森林图;而计量资料则采用加权均数差(WMD)及其95%置信区间(95%CI)表示。对所纳入的各个研究的异质性采用χ2检验结合I2,以α=0.05为检验水平,若P<0.05或I2>50%,则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randomeffectmodel),反之则采用固定效应模型(fixedeffectmodel)。
2结果
2.1纳入文献基本特征及评级
初检得到141篇文献,通过去除重复,阅读文题和摘要,后阅读全文一系列的流程,筛除不符合纳入标准或满足排除标准的文献,终纳入11篇文献,全部为中文文献。观察组共1036例,对照组共1043例,无多中心协作研究报道。文献筛选流程见图1。
其中11篇文献均提及了“随机分组”,但未提及具体的随机分配方法;除了周桂平以外所有文献均简单介绍了入选患者的基线情况,其中有6篇文献做了可比性检验,但只有3篇文献交代了各组的基线情况;所有文献均介绍了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详细的治疗流程;所有文献均未交代盲法与失访的情况,各文献的基本特征与质量评价见表1。
2.2Meta分析
2.2.1疗效的综合评价结果
运用SAS9.2中的GENMOD命令为各研究的等级资料算出各自效应量及其标准差,周桂平和林浩的文献中“显效频数比较”数据分别为“缺失”和“无”,故此两个研究的效应量无法评价,未能列出,结果见表2。然后将这些数据导入到Stata中画出森林图(图2),根据不同的效应值进行数据合并,所得出的各个亚组均无显着的异质性,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各组合并后的数据异质性检验的结果为P=0.219,I2=25.3%,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后合并,得出的结果为喹诺酮类药物OR值为3.07,95%CI为(2.42,3.90),P=0.000;大环内酯类药物OR值为2.02,95%CI为(1.48,2.77),P=0.000;四环素类药物OR值为1.89,95%CI为(1.29,2.78),P=0.001,这些研究合并的OR值为2.47,95%CI为(2.08,2.93),P=0.000。从而得出结论,无论是大环内酯类、四环素类或喹诺酮类药物,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均比单用上述更为有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2治疗前后NIH-CPSI差异的综合评价结果
共纳入3篇研究,各研究治疗前NIH-CPSI的结果无统计学异质性(P=0.974,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总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15,95%CI(-0.95,1.26),P=0.785](图3)。治疗后NIH-CPSI的结果无统计学异质性(P=0.248,I2=28.3%),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NIH-CPSI总分显着低于对照组[WMD=-8.14,95%CI(-9.39,-6.90),P=0.000](图3)。也就是说,合用比单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平均下降8.14个NIH-CPSI量表分数。
2.2.3治疗前后EPS-WBC计数差异的综合评价结果
共纳入2篇研究,治疗前EPS-WBC的结果无统计学异质性(P=0.938,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WMD=-0.20,95%CI(-4.72,4.32),P=0.932](图4)。治疗后EPS-WBC的结果无统计学异质性(P=0.774,I2=0%),故采用固定效应模型进行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EPS-WBC计数显着低于对照组[WMD=-6.14,95%CI(-8.11,-4.17),P=0.000](图4)。也就是说,相对于单用,合用治疗慢性前列腺炎在EPS镜检出的WBC平均会进一步减少6.14个。
2.3研究的局限性
本研究所纳入文献均未交代盲法和失访情况,可能存在测量偏倚和失访偏倚;纳入文献未交代具体的随机方法或分配隐藏,因此可能存在各种偏倚,论证强度有限;由于不良反应相关数据不全,本研究无法得出不同组的安全性评价结果;语种和地域的影响,由于为中药制剂,本研究检索虽未限制语种,但未检索到任何有关的RCT外文文献,可能影响研究结果的外推性。